Workday重磅押注印度市场:新数据中心背后的行业趋势与中国市场启示

从印度建数据中心,到持续加强本地生态,Workday 正在重构其全球布局。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是印度,不是中国?而这对中国HR科技行业又意味着什么?

InteDao

7/15/20251 分钟阅读

7月3日,全球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软件厂商 Workday 宣布将大幅扩张其在印度的业务布局——包括首次在当地部署数据中心、扩充印度的销售与运营团队、加强生态合作伙伴网络。

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印度在 Workday 全球战略中的关键地位,也将助力其更好地服务在印运营的跨国客户,以及本土寻求业务数字化的企业。

☁️最重磅动作:印度本地数据中心上线计划
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本土数据中心的推出:Workday 计划于 2026 年上半年起,通过位于印度境内的 AWS 云基础设施,提供包括人力资本管理(HCM)、财务管理、业务规划等在内的云服务。

通过本地部署,Workday 能够一方面保持平台一贯的安全性、可扩展性与高性能,另一方面也满足印度日益严格的数据主权合规要求。正如 Workday 亚太区总裁 Simon Tate 所强调的,本地部署不仅带来关键的数据存储能力,也使公司能扩充在地销售和支持团队,更贴近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。

👩💻技术+人才+生态多线并进

目前 Workday 在印度已拥有约 700 名员工,并计划在金奈新建全球能力中心(GCC),从事产品研发与下一代 AI 创新,以支撑其全球运营。此外,Workday 在印度已与包括埃森哲、德勤、IBM 等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网络,为客户提供从部署到优化的全方位支持。

🌍行业趋势:本地化部署成为新常态

Workday 此次深耕印度,并非孤立现象,而是响应了企业级 SaaS 服务“区域本地化”的行业大趋势:

  • 各国对于数据主权与合规的要求日趋严格;

  • SaaS厂商纷纷在重点市场建设本地数据中心,以保障客户信任与系统体验。

📌例如,Workday的主要竞争对手SAP早在2023年便宣布将于 2024 年中期起,在印度本地数据中心提供其云ERP与人力资源解决方案。SAP高管指出,印度正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,是其云战略的重要支柱。其在印度已有 1.5 万名员工的研发基地。

Oracle 也在2025年初宣布将旗下云ERP产品NetSuite部署在孟买与海德拉巴的Oracle云区域来托管服务,逐步将现有客户迁移至本地。

无论是 SAP、Oracle 还是 Workday,在印度设立本地数据中心、扩张在地团队已成为企业云应用巨头们的共同选择。另一个角度来说,印度近年来大力推进“数字印度”战略,云计算和SaaS市场增长迅猛,本土创企如Darwinbox等HR科技新秀也崭露头角,吸引全球目光。Workday此次深化投入,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跟进:既是对竞争态势的主动响应,也是顺应行业“本地化+全球化”并行的新常态。

📈Workday为何重注印度市场?

1️⃣ 巨大的市场体量与人口红利

印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,是全球软件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。通过提供本地部署,Workday能更深入参与印度企业的业务变革,借助其AI驱动的云平台支持印度组织的人才管理和财务转型。

这从Workday披露的数据可见一斑:其服务的全球客户中已有 1800 家在印度开展业务,每月活跃用户达 380 万。用户基础之广,带来了对商业环境的深入洞察,也展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。

2️⃣ 合规需求+性能优化的双重驱动

印度近年出台了更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,要求敏感数据留存在国内。过去由于缺乏本地数据中心,Workday 需将数据托管于海外,存在法规和访问体验方面的隐忧。

如今,通过 AWS 印度区域部署,不仅满足了数据驻留要求,也显著提升访问速度与系统稳定性。

3️⃣ 抢占亚太战略高地,抗衡各类对手

长期以来,印度市场被Oracle、SAP等传统巨头深耕:比如SAP 声称其解决方案支撑了印度约 60% 的 GDP,Oracle 也已本地落地多年;近年来,由于政策支持和人才优势,本土也有新锐厂商兴起。

Workday 若不积极投入,难免错失增长机会。此次加码投资,是在全球SaaS版图中争取主动权的重要一步,尤其考虑到SAP等已经提前一年实现印度本地云服务,Workday此举可视作对标跟进,确保不在关键市场落后于人。

4️⃣ 印度=人才+成本优势双优解

Workday 正在加速扩展其印度研发与服务团队,新建的金奈GCC将成为其全球创新的重要引擎。

印度丰富的IT人才资源和相对低成本,为Workday加强产品开发、尤其是AI等新技术创新提供了理想土壤。这种“在印度,为全球”的研发布局,既服务当地也反哺全球业务,一举多得。

🧱中国市场:为何Workday至今“按兵不动”?

与在印度的高调布局相比,Workday 对中国大陆市场则始终保持“观望”:除个别跨国公司延伸 Workday 系统至中国分支(如海尔海外、联想等),Workday 在中国本土几乎没有直接销售与运营。

🤔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:

🔸 市场理念差异

中国企业在SaaS和云HR的接受度曾长期落后于欧美,对高度标准化的SaaS模式存有疑虑。许多中国客户习惯高度定制化的软件系统和贴身本地服务,这与Workday强调的全球统一升级的云模式存在冲突。

换言之,Workday的“一个版本”理念在此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下水土不服,市场教育尚需时日。

🔸 法规门槛高,技术难度大

中国严格的网络管控和法规要求对国外SaaS构成较高门槛。

首先,数据法规要求用户数据留存国内、通过可信渠道传输,这意味着Workday若进驻需建立本地数据中心或与合规云服务商合作获取ICP牌照等,投入巨大且流程复杂。

其次,网络性能问题突出。全球SaaS服务若托管境外,中国用户访问常受限于网络防火墙和国际带宽瓶颈,导致访问延迟高、体验差。Workday若无法保证国内用户流畅度,势必影响口碑。

🔸 政策因素叠加本土竞争

中美技术环境的差异和政策因素也是重要掣肘。此前中国倡导“去IOE”(去除对IBM、Oracle、EMC等国外IT巨头依赖)的风潮,加之之前一些引发对海外软件的安全警惕的事件,国外SaaS在华推广面临额外审视。Workday可能出于对政策环境的顾虑而暂缓进入。

同时,中国本土已涌现一批SaaS软件厂商(如北森、用友、金蝶等)占据市场先机,国外厂商短期内难以迅速撼动。在全球市场尚有广阔空间的情况下,Workday管理层或许认为与其投入巨大资源攻坚中国这一特殊市场,不如先深耕欧美和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未正式入华,Workday并非全无布局。它采用了“曲线战略”:通过 生态合作 服务中国客户。

例如,2021年Workday在中国发展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官方招聘领域合作伙伴——上海仟寻(MoSeeker),双方合作将Workday的HR管理与本地微信生态、AI招聘技术打通,为包括玛氏、百济神州、礼来、香奈儿等在华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人才招聘与管理解决方案。

此外,Workday还与本土HCM服务商CDP集团等建立战略关系,借助后者的本地化优势为中国客户提供薪酬福利合规等支持。通过这种伙伴模式,Workday在未直接进入的情况下,部分满足了在华跨国企业的需求,也为将来可能的进入保留了空间。

展望未来,在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下,Workday短期内或将继续以香港、新加坡等周边市场为跳板,服务大中华区客户,但对中国内地市场保持谨慎态度。

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加速走向云端、人力资本管理需求日益与国际接轨,作者认为,Workday未来不排除通过合资、合作等方式拓展中国市场的可能。一旦法规环境和商业条件成熟,比如数据主权问题有解、找到理想本土合作伙伴,Workday可能会重新评估进入中国的战略时机。对这一全球HCM领军企业而言,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庞大企业用户基础,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版图。

🚀写在最后:给中国HR科技企业的启示

✅ 借鉴全球化最佳实践,提升出海能力

Workday等巨头的经验表明,在全球扩张中要尊重本地规则、贴近本地客户。国产HR SaaS厂商在产品出海时,应当充分研究目标市场的合规要求和文化差异,必要时考虑本地部署或合作伙伴模式。例如,面对欧洲的数据隐私要求或东南亚的本土化需求,国内厂商可以参考Workday通过当地数据中心、组建本地团队、发展渠道伙伴等方式来降低进入壁垒,赢得客户信任。同时,坚持产品的核心优势和统一架构(如Workday的“One Version”理念),在保证全球一致性的基础上提供灵活的本地功能扩展,以此在海外市场树立可靠专业的品牌形象。

✅ 利用窗口期加速创新

当前一些国际巨头(如Workday、Salesforce等)尚未正式入华,这为本土HR软件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窗口。然而窗口期并不等于护城河,国内厂商切忌因一时缺少外部竞争而放松创新。相反,更应以全球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,主动对标国际领先产品的功能和体验,持续投入研发新技术(如AI驱动的人才管理、数据分析)以提升产品竞争力。近期微软CEO预言“AI代理将取代所有SaaS”的论调,以及部分国外企业尝试用AI取代传统SaaS服务的案例表明,技术变革可能迅速改写格局。国内厂商唯有居安思危、不断进取,才能在未来面对海外巨头可能的进入或新技术冲击时立于不败之地。

✅ 拓展国际视野,构建生态共赢

本土HR软件应跳出封闭市场的思维,在业务和技术上与国际接轨。Workday之所以在全球成功,离不开其开放的生态体系和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。国产厂商也应积极与国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、咨询公司、云平台建立合作,学习其先进理念,提升自身服务能力。同时,在寻求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,可以采取“合作大于竞争”的态度,利用合作伙伴在当地的资源和经验加速落地。这种开放共赢思路将有助于国内企业拓展海外版图,并反哺国内业务的升级。

全球HR科技的“地缘化时代”,已经到来——

Workday此次深耕印度的举措折射出全球企业软件版图的变化:“扎根本地,放眼全球”正成为行业新常态。对于中国的人力资源科技企业而言,无论是立足国内还是谋划出海,都需要保持危机感和前瞻性。只有借鉴国际巨头的成功经验,持续打磨自身产品与服务,以专业、创新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,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正如Workday的行动所示,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——无论是在印度这样的海外热土,还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。

(Workday两任CEO:前任CEO/创始人Aneel Bhusri,也是印度裔,图片源自 ERP Today)

联系我们

对文章里的观点和内容有兴趣或疑问?请联系我们!

作为HRIS领域的深耕者,我们致力于帮助更多企业和个人高效完成HRIS项目。如果你希望获得更专业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,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/小红书账号【HRIS 行业观察者】,联系我们,一起探讨如何让HRIS真正赋能你的企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