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架构到功能,我们如何用Workday应对GDPR
GDPR 删除权要求企业在“合法、可审计、可追溯”的前提下彻底删除用户数据。但你是否真的知道,这对你的 HR 系统提出了什么要求?这不是一个功能问题,而是一个系统能力问题。我们是如何在 Workday 中应对这一挑战的?哪些是架构层就必须考虑的?哪些功能可以高效落地? 欢迎读这篇文章,了解我们的做法与思考。


GDPR“删除权”——HR系统最大的挑战
GDPR(欧盟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)第17条赋予数据主体“删除权”(Right to Erasure),也被称为“被遗忘权”(Right to be Forgotten):当员工离职、候选人撤回申请或数据处理目的不再存在时,企业必须“在没有不当延迟的情况下”彻底删除相关个人数据,包括向已公开的数据接收方发出删除请求。
对于 HR 系统而言,这项权利并非简单的“点一下删除键”,而是对系统架构、数据流转追踪、审计能力和跨系统一致性提出了严苛要求,尤其体现在:
数据位置分散,难以一键识别
HR数据往往散布在招聘、在职、调岗、离职、绩效、报表等多个模块,甚至有日志、副本等,删除任务远超一条记录。
数据副本广泛传播,删除需“内外同步”
在实际运营中,人员数据常通过系统集成同步到报表平台、数据仓库、备份环境等多个路径;同时,也可能因业务合作或招聘流程被共享至第三方平台(如招聘网站、猎头系统)。 GDPR 要求控制者不仅要清理自己系统内的所有副本,还应在数据曾被公开或共享时,采取合理技术手段通知接收方一并删除。这使“彻底删除”变得极具挑战,不仅考验系统间数据追踪能力,也涉及法律层面的对外通知义务。
缺乏一致性和审计支撑
GDPR 要求控制者保留相应的操作记录(何时、为何、由谁发起的删除),以备监管机构查询。如何向监管机构证明“删干净了”?谁删的?什么时候删的?都需要可追溯记录。
综上,HR系统是否能彻底删除数据、提供审计链、清理外部副本不仅是一个功能点,而是对系统架构、工作流程、权限管理、接口设计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挑战。
GDPR违规可能导致最高2000万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4%的处罚(以更高者为准)。截至2025年,GDPR累计罚款已超过58亿欧元。单因未履行“访问+删除请求”而被罚款的案例也已出现,例如波兰某教育类机构因拒绝删除请求被罚十万元欧元;法国Carrefour(家乐福)因未及时响应访问/删除请求被罚 305万欧元。
Workday架构亮点:支撑“删除权”真正落地
Workday 构建于元数据(Metadata)驱动的架构基础上,所有 UI、事务逻辑和报表层均基于统一的业务对象模型(Business Objects)开发。系统中的每一条个人数据都集中托管在结构化对象中,确保数据可识别、可追溯、可清除。
这一架构在 GDPR 的“删除权”实践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:
✅ 1. 结构化业务对象,数据集中不易遗漏
Workday 的数据建模核心是“业务对象(Business Objects)”,包括 Worker、Candidate、Position 等。
这些对象被高度结构化并带有生命周期管理能力,所有相关数据都挂接在该对象下,便于统一读取、变更、清除。
例如,HR 业务中最核心的两个对象:员工和候选人的所有数据——从身份信息、合同、福利、历史变更,到审批记录——都集中托管在Worker和Candidate对象下。系统通过引用机制追踪其所有子项,一旦发起删除请求,所有关联信息都可被系统自动识别并清除,避免残留数据形成“合规死角”。
✅ 2. 统一元数据模型,各系统路径自动同步
无论是在UI页面查看、报表中导出,还是通过API进行集成,系统调用的都是同一个底层数据模型,一个字段更新(如银行账号)在各层调用都生效,这意味着当某条记录被删除,各模块的 UI,相关的报表、接口输出等都能同步响应,杜绝“前端看不见、后端还存在”的“假删除”。
✅ 3. 对象服务层管理,删除操作可控可审计
所有对象的创建、变更、删除均通Workday的对象服务层(Object Management Services)执行,系统自动记录操作日志(audit trial)—— 包含操作人、时间、字段变更详情。同时,删除行为可以设置权限和流程(如是否需审批或定义谁可以删除),从权限预防到操作审计全面覆盖 GDPR 对“删除权”的技术要求。
功能支持:让“删除权”变成系统能力
在前文我们已介绍了 Workday 架构层如何支撑数据删除的“统一识别与集中操作”。除了对象模型和审计轨迹等基础能力外,Workday 在产品功能层面也提供了多维度、可配置的“删除权”实现路径,不仅限于数据清除,还包括权限限制、数据流向监控等。
以下是与删除权紧密相关的几类关键功能:
✅ 1. 多对象的数据清除能力(Data Purging)
Workday 支持对不同人群进行差异化、配置化的“数据清除(purge)”,且删除是不可逆的(permanent and irreversible),符合 GDPR 的严格删除要求。 系统支持包括对离职员工,候选人和在职员工的敏感数据的清除,并且能够通过配置自定义范围。
✅ 2. 条件访问控制:让“不该看的人”自动“看不到”
GDPR 不仅关注数据是否被“删除”,更强调数据是否在“合法范围内使用”。Workday 的条件安全访问模型(Conditional Access)是另一层“数据退出机制”。通过Workday Security Model的配置,能够实现:
按需可见(Need-to-Know):比如 HRBP 只能看到自己负责 BU 的员工绩效;
字段级控制:如隐藏种族字段、宗教字段,仅限必要角色访问;
汇总数据展示:用户只看到 aggregated result,而非明细记录(满足报告需求但不暴露隐私)。
✅ 3. 集成报表支持:识别数据是否已同步至外部
GDPR 删除权的挑战之一在于——数据不仅存在于本系统,还可能被同步至其他平台或外部系统。Workday 针对集成流程提供了Integration Reporting Data Source(RDS)功能,帮助识别:
哪些字段参与了集成;
哪些数据被作为 Integration Output 输出;
能在审查时快速查出“这些字段是否被同步至其他系统”;
客户价值:从合规成本变为竞争优势
GDPR 的“删除权”看似是监管提出的合规负担,实则也是企业在数字化时代建立信任、优化治理、提升效率的关键契机。
借助 Workday 在数据架构与系统功能上的原生支持,企业可以将原本复杂、琐碎、依赖人工干预的“数据删除”流程,转化为平台内可配置、可审计、可交付的系统能力。
这不仅让 GDPR 合规变得更轻量,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以下四方面的客户价值:
在实际项目落地中,我们观察到,具备这类能力的系统,可以在:
系统内部协同(HR、IT、法务角色协作);
跨平台集成(清理同步副本与接口输出);
删除路径追溯(用户发起、系统执行、日志审计)
三方面形成闭环,真正实现“系统内治理”,不再需要“补丁式删数据”的人肉操作,避免了碎片化治理带来的长尾风险。
更重要的是,这类“技术架构级的合规能力”,正在成为企业数字治理的底座——你是否能合规,正在被客户、候选人和合作伙伴当作你“是否值得信任”的指标。
在 GDPR 的框架下,“删除权”不仅是一项用户赋权,更是企业系统能力的深度检验。通过本文,我们探讨了 Workday 如何在架构与功能两端,帮助企业实现从“识别数据”到“限制访问”再到“彻底删除”的完整闭环。
对我们而言,合规不是一次性的 checklist,而是一种架构思维、系统能力和团队共识。
📩InteDao 团队在多个大型企业项目中,持续推进 GDPR 等合规性落地,积累了从技术方案设计到业务流程适配的深度经验。
如果你对今天文章里提到的概念或具体的实施过程有疑问,或者你正在考虑如何让 HR 系统支持:
GDPR 的其他数据权利(如访问权、知情权等)
GDPR最复杂的应用:招聘领域;
SOX、CCPA、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合规要求;
或者计划构建适配多国法规的全球性数据治理框架,
请按照下面的指引,联系我们!
联系我们
对文章里的观点和内容有兴趣或疑问?请联系我们!
作为HRIS领域的深耕者,我们致力于帮助更多企业和个人高效完成HRIS项目。如果你希望获得更专业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,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/小红书账号【HRIS 行业观察者】,联系我们,一起探讨如何让HRIS真正赋能你的企业!